首页 西安注册公司 西安公司 西安

陈言:似是而非的日企撤资和日媒歪曲的真相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18 05:05)
文章正文

【一则主要为了迎合安倍等政治家,同时照顾日本民众厌华情绪的日本豆腐块新闻,竟然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泼。9月23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报道日本访华团动向,文章称,访华团要求中方对日企撤资迅速办理手续。文章传到国内,也迅速以“日企大撤退”等哗众取宠的标题被大肆传播。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言当时正在西安采访,遂回京后采访了全程参加访华团的日本外务省中国课第二课(经济)课长,真相其实并非如此。想了解更多日企去中国化评论,可参考作者另外一篇文章《压宝中国崩溃,日本企业开始去中国化》。】

这几日,先在西安采访一带一路政策给地方经济带来的变化,后去山东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采访最新进展。从投资等方面看,日企确实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气势,各地日资均已经不占主要地位。

回到北京看到网上热炒日本大型访华团来中国,和商务部谈企业撤退时能快速办好手续一事,更觉得日企本来已经在中国开始变得不主流,这下子估计就更要夕阳西下了。

日媒炒作访华团要求“中方对日企撤退快速办好手续”

日企对华投资在急剧下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日企扎堆从中国撤退,笔者见到的不多。大型访华团来中国真的就是为了谈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访华团日本方面的官员,事实并非如此,那么,网络上热衷于这方面的争论,所谓何来?

从西安、山东看日企在华的衰落

丝绸之路给日本的影响从现在的日本正仓院宝物中就能够看得非常清楚。去不了正仓院,看看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文学、艺术,也能看到很多西域的痕迹。日本本来是与西域关系很强的国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日资企业满怀豪情,去西安作过不少投资,如兄弟工业公司在西安建缝纫机厂,产品大量出口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西安出发链接与丝绸之路国家的贸易,本来日本企业做过很多事情。

这些年的日本,在国家层面对一带一路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和一带一路密切相关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日本政府公开表示不参加。日本的大环境,让企业难以在西安这个地方拓展,改变这种状况目前确实困难不少。

如果说西安与日本之间有历史渊源的话,山东本来和辽宁一样,与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上一直是日资积极投资的地方。但到了北海开发区一看,几十年前日本协助建设的发电站依旧还在,但看遍开发区的企业,没有找到日企投资的工厂,似乎目前还没有准备来这里的大型日本企业。

距离北京最近的山东开发区,今后借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前景应该相当的好,但真的知道、了解山东北海开发区的日企却是凤毛麟角。

在历史及地理因素有优势时,日企目前也只是这样,那么日企真的在抱团从中国撤退了吗?笔者数十年天南海北在中国各地,在中日之间奔波,虽然日企高层也和笔者谈过他们关并工厂的情况,但这在日企对华投资最鼎盛的时候也是常有的现象,不足为奇。

真相:大型访华团受到中国热情礼遇

如果不是因为事先已经答应去西安采访,笔者本来是准备参加大型访华团的一些活动的。还好在西安和山东的两次采访之间,有半天的时间逗留北京,利用这段时间见了日本的高层官员。

谈话自然从大型访华团谈起。每次代表团见高层中的谁是个大问题。这次访华期间李克强总理不在国内,代表团只能见其他高层领导。

“通常会见时间是一个小时。代表团共230人。会见前的握手、拍照如果用去30分钟的话,那么真正的会谈时间就只有30分钟。”日本官员负责交涉会见时间等等,人多、时间少是个很大的问题。他希望尽可能多一些会谈的时间,礼仪上的时间安排能少一点。但是见中国国家领导,共同拍一张照片是企业方面特别重视的。这个环节一点也少不了。

“我们代表团是由三个经济团体组成。首先是经团联,其次是日中经济协会,再有就是日本最大的中小企业联合会----日本商工会议所。三个团体的领导都要在会面的时候有个简短的致辞,提一些问题。这需要预留出不少时间。”官员接着说。

这次大型访华团在来中国之前做了充分的沟通,每个组织提交的问题各有侧重。

“中国领导听完了三个主要成员的致辞及提问后,开始谈中国经济、中日关系,一个一个地回答问题。中国领导一下子谈了45分钟,超乎我们的想象。”日本官员说。

日本官员一句日企要抱团从中国撤资的话也没有说。对于见中国高层的情况,中国对代表团的礼遇,日本的媒体知道得非常清楚。但我们没有看到日本媒体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报道,而一则日企准备从中国抱团撤离的新闻很快在中国刷屏。

关于“迅速办理从中国撤退的手续”

日本媒体的报道,选用了上述题目。讲大型代表团见商务部领导的时候,提到这个问题。做这样的题目,比较符合安倍内阁包围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应该也是很多媒体厌华报道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方式。

很快国内有专家通过大量日方公布的官方数据,说明日本企业抱团从中国撤退的现象并不存在,也有不少舆论论述了日本企业在中国发挥的作用,认为一旦出现大量企业从中国撤退的现象,将对中国经济十分不利。

笔者想换个角度谈这个问题。在中国,成立一家企业已经不像过去那么艰难,但要是想废除一个企业,手续会非常的繁杂。在中国走破产、倒闭,或者是外资企业希望撤退,手续之繁杂超乎想象。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现象,中国企业的总量要大大超过日本,但中国每年公布的企业倒产、倒闭的数量不及日本的百分之一。不是中国企业都经营得很好,是中国企业通常会选用自然消失的方式结束企业生命。企业的退路,比如倒产、倒闭或者外资的撤退,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有成立企业的时候,自然就有企业消失的一天,但眼下在中国,企业消失非常的困难。

我想日本大型访华团提出的要求本来是件十分正常的事,并非企业大量从中国撤退的前兆。日本媒体按厌华报道的需求做相关题目,国内不了解企业运作的人一哄而上,按各自的观念进行争论,让本来不是多么严重、不是多么深刻的一则厌华消息,成了石破天惊的大事。

日企产业转移 不足为怪

尽管很多文章已经反复谈到日企从中国撤退的行业、数字,笔者在这里还想再引用一次从日本贸易促进机构北京事务所拿到的信息。

2012年日本对华投资达72亿美元后,2015年下滑到30亿美元,大致与2000年持平。投资不可能一直增加,在峰值后会出现低谷,2014年、15年及今年的低谷本来属正常。

其次,到底有哪些日企想从中国撤退?日本贸易振兴会给出的调查数据是纺织业。在这个行业,中国企业赶到东南亚等国投资的数量、规模,比日企都要大。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必然让劳动集约型企业出国去找成本更为低廉的地方,不足为怪。

回过头来看西安、山东北海的情况。这里有安倍内阁对外政策的影响,进一步看也有日企本身的困难。像30年前来中国时那样去西安、北海投资,显然不符合中国的招商引资新条件。在技术革新领域,比如电商、大型智慧城市建设、光伏风能等新能源,日企不占优势,更背靠一个一心要包围孤立中国的政府,有技术想干大事业不易。

中国市场对新技术的需求与日本国家的外交政策、企业技术特点很难获得一致。有没有出现日企抱团撤资现象这个先不说,宣传安倍内阁的外交理念,日本媒体还是要做的。

国内看到新闻后,从能够读到的汉字中感到了问题的严重,人们纷纷在微信上转发,让一则本来主要为了迎合安倍等政治家,同时照顾一下民众厌华情绪的日本豆腐块新闻,竟然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泼。

说来说去,这都是中日两国国民经过这些年的舆论炒作已经变得相当难以互信的一个结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